王红转自搜狐评论
2011年9月15日,河南洛阳的小伙子赵志斐进京旅游。16日,人们却发现他躺在洛阳市洛龙区英才路的路边,昏迷不醒。原来,他是因为抵京当晚住进了廉价旅馆,与3名来自河南的上访者同住一室,被误认为是“同访”的人,而被河南地方的维稳人员暴力挟持,连夜押解返豫。途中,赵志斐自然是“享受”了许多上访者都有过的“待遇”,被暴打至昏迷。就这样,“竖着”进京,“横着”回豫的洛阳小伙,成了当地派出所和上访办的累赘,最后被如同死尸般地弃之路旁……
不过,最能反映致赵志斐昏迷的暴力行为之逻辑的,还是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信访办主任杨启,对赵志斐父亲赵京朝说的一句话:“你儿子也要吸取教训,不要到北京去,这次是被误抓还找到了,下次找不到咋办?”
“咋办”?设身处地想想,一个普通百姓,已经在当地公安机关“转悠”过,已经被当地维稳人员“关照”过,这样的事情如果当地官员不理,媒体不报,在地方得到公正处理的概率有多大,是人皆尽知的事情。信访办主任信口而出“下次找不到咋办”的威胁,想来应该是“经验之谈”。“下次找不到咋办”?在天不应、地不理的情况下,还能咋办,进京上访呗!
这,也许就是许多地方越维稳越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京上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维稳的首要控制目标。为此,许多地方政府不惜重金,常年在京安置大量维稳人员,阻止本地上访人员来京“击鼓鸣冤”。多数维稳人员视上访者为“刁民”,拳脚相加,暴力相向,在“旧伤疤”上屡添“新伤口”。这种截访方式,加剧了冤屈心理,深化了对立意识,扩大了不满范围,是以“扬汤”的方式止沸,以“抱薪”的办法灭火。现实诸多事例已经证明,试图用“稳定压倒一切”的名义来压制一切,最终只能是“一切”都压在“稳定”身上;“稳定”不仅压不倒“一切”,相反,“一切”终将压倒“稳定”。
近一两年来,屡有地方截访维稳机构在京私设“黑监狱”的报道传出。为什么截访维稳人员,可以毫无忌惮地干下类似暴力致昏赵志斐而后弃之路边,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截访的命令,多来自地方党政部门,而这些部门,既是许多上访者到京上访的投诉对象,也正是有权有责对维稳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的部门。而截访,也恰是保证地方党政部门的政绩不被“一票否决”所必需。如此这般,拿到“尚方宝剑”的截访维稳人员,还能把什么人权、法律当一回事。
许多截访维稳人员,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促进社会稳定。但是,实际上,他们是在给柴禾堆上浇燃油,往“骆驼”背上加稻草。他们以为其所为只是针对上访者,而实际上,正是在那些吏治不举,行政不畅,司法不公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上访者,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上访者的同情者。
许多人常常不理解,为什么“我爸是市长”的一句“假话”,就会引起公众“当真”的行动,为什么一起过去常见的暴力执法,今日就能引发一次规模不等的骚乱……从赵志斐来京旅游的遭遇中,不明白的人,应该变得清楚些了吧。事实上,只要人们的是非感不灭,正义感尤存,赵志斐所遭遇到的一切,就必然成为人们在“我爸是市长”的场合宣泄其愤懑的理由。(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