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共欺诈观察:地方统计造假源于扭曲的政绩观

2016年04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93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姜洪波转自新浪博客

地方统计造假源于扭曲的政绩观

(2016-03-30 18:12:19)

标签:

杂谈

地方统计造假源于扭曲的政绩观文/尚前名

尽管已被媒体曝光过多次,但近年来,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依然是“前赴后继”、屡禁不止。

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的“温度计”,统计数据的真与假,关系到能否反映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关系到国家能否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科学决策。地方统计数据造假,不仅有违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会误导党与政府对社会形势、经济走势的判断,进而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正因为如此,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马建堂就曾直言“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

地方的造假冲动究竟从何而来?表面上看,地方统计部门是数据造假的“实际操作者”,但事实上,地方的主政官员往往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他们有的是为了粉饰太平——由于地方某些统计指标过于“难看”,因此只能通过造假来蒙混过关;有的是为了刻意邀功——将某些统计数据做得“很漂亮”,以表明自己政绩可观;有的是为了相互攀比——临近地方或同等发展水平的地方发展不俗……

无论原因如何,地方官员的这种造假行为根本上是源自于扭曲的政绩观。对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而言,统计数据的确是判断基层和下级政府政绩和各类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基层和下级政府而言,这些政绩和考核却并非其执政的目标,而只是保证实现真正目标——通过不断发展为百姓谋福利——的手段。因此,对地方官员而言,真正的政绩不仅仅是体现在纸面上,更是体现在百姓的心坎里,通过弄虚作假所得到的所谓“政绩”,不仅很难得到上级的认可,更会被百姓所鄙视。

要遏制地方统计造假这种“腐败”行为,必须要降低地方官员造假的意愿。要看到,统计造假背后潜藏着一套运行多年的“数字出官”的体制机制背景。简言之,就是过度依赖简单统计指标的官员考核评价体制,因此造假就成为官员难以遏制的冲动。

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统计法实施多年来,处罚官员的最高级别是县级,且处罚止于行政处分、罚款,迄今都未见到追究刑责的先例,这显然跟其危害不匹配,责权利也很难对称。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改进完善统计体制和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卫星遥感、射频技术等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以有效防止和避免人为干预的情况发生。□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