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钗转自国际商业周刊中文网
1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會議要求,扶貧開發將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並且要“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落實責任。會議提出目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離貧困縣資格)”,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也就是說,2020年後,中國不再有貧窮人口不再有貧困縣。
一個多月前,10月16日,北京舉行了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習近平在演講中透露,在他40多年的工作經歷里,他在扶貧工作上花的精力最多。他表示,自己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了40多年,曾經去到過中國絕大部分最貧困的地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貴州、雲南、廣西、西藏、新疆等地。在這個過程中,扶貧始終是他花的精力最多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
今年人大閉幕會後,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回答問題時表示,自己經常聽到一種說法:說中國是最大的世界經濟體,有被忽悠的感覺。因為按人均GDP,中國在世界80位以後。李克強同時承認,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近2億貧困人口,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
去年7月,聯合國發佈“千禧年發展目標2014年報告”(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Report2014)。報告稱,1990年至2010年,全球極度貧窮人口數自19億降為12億人,其中印度佔32.9%,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為中國(12.8%)、尼日利亞(8.9%)、孟加拉(5.3%)和剛果4.6%。根據聯合國的定義,極度貧窮人口是指每日依賴不足1.25美元維持生活的人群。
中國究竟有多少貧窮人口?官方並沒有公開完整的統計數據。民政部公開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9月,中國城市低保對象2282.4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237.2萬人,農村五保對象553.2萬人,國家優撫對象623.3萬人。這四類國家保障對象將近9000萬人,加之1000多萬的城鎮失業者,低收入群體已接近上億人,佔全國人口近8%,這是民政部官方的統計數據。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佈《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中國農村人均養老金每月僅僅74元,只是城市老人月平均養老金的1527元人民幣的5%。這是繼2000年和2006年之後第三次對老年人生活狀況進行的追蹤調查,也是國家統計局批准的唯一的老年人狀況科學調查。
報告顯示,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率,城鎮達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農村34.6%,月均養老金74元。僅為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1527元)的近5%。城鎮平均年收入17892元,農村平均年收入4756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10年來城鎮老年人平均收入僅增加1.1倍,農村增長1.5倍。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結構中,城市中老年人的養老保障佔到86.8%,而農村養老保障只佔到18.7%。
這就是說,中國目前有上億人口要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維持基本的生計,除此之外,中國還有數字龐大的群體被社會所遺忘,他們沒有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甚至沒有最低生活保障;中國金字塔上的富人不到人口總數的5%,他們擁有的財富超過了歐美的一流富豪,他們可能己經移民或正在移民;10%的金領白領或者企業主是中國的中產階級,抑或是當今的消費主力。剩下的所謂夾心層,名義上過着小康生活,一旦遇上大病或天災人禍,面對高漲的物價房價和教育醫療開支,他們隨時都會淪為貧困線之下的低收入群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佈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聚焦民生》稱,中國城市貧困人口約5000萬人,5000萬也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6.6億城鎮人口的8%。1985年,中國將人均年純收入200元確定為貧困線,2009年這一標準提高為1196元,2012年將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26年來這個扶貧標準提高了11倍。
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財政收入增長了103倍,從1979年到2009年,中國GDP增長了93.41倍,從1985年到201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了814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廣義貨幣供應量最大的國家,國內的通脹也進一步加劇。
中央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線,這一標準更接近於國際上公認的扶貧標準。扶貧標準提高了,相應地,中國真實的貧窮人口也大幅增加了。以貴州為例,2000年貧窮人口為890萬人,2010年下降到505萬人,貧困率為16.5%,位居全國第二。但是採用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新標準來衡量,2012年貴州的貧窮人口高達2000萬之多,貧窮人口比例佔了貴州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標準是,日均消費低於1.25美元屬於極度貧窮人口。2009年,中國新貧困線標準提高到1196元后,中國貧困人口從2008年的1479萬增至4300多萬;如果採用聯合國的貧困標準線,中國貧困人口應該在2億以上,而中國真實的低收入群體應該有4億之多,佔中國總人口的1/3以上。
今天無論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聯合國人均每天不低於1.25美元的貧困線標準,在中國已經很難維持基本溫飽,試問一天8元人民幣,在中國能幹什麼?能買到什麼?在中國人均收入最低物價最高的城市海口,8元人民幣常常只能買到一把青菜。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8元人民幣在中國很難維持一個人一天的正常生活。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嚴重缺失,高昂的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把很多收入高於貧困線之上群體,也拖入絕對貧窮人口之中。
今年暑假,微信群里有個老師說一個初中畢業生因家境困難,上不了高中。經了解,這個初中畢業生在湖南懷化新晃,父母撫養兩個孩子,按照湖南人外出打工的傳統,供養子女讀書應該不成問題。但由於這個家庭雙方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子女照顧,這對父母就不能外出打工,僅靠種地和打零工的收入,除了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根本無力承擔一個高中生一年一萬多元的學費和生活費。
類似的貧困家庭在中國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絕不是孤例。我一個同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家境貧困,初中沒念完就輟學到廣東打工。失學的經歷,使她立志幫助更多有類似經歷的失學孩子,在惠東打工時,她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元,卻拿出一半去救助失學孩子。20多年來,她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後來的QQ群微信群,直接間接救助了上千名山村失學孩子,可喜的是,那些被救助的失學孩子如今長大成人,許多人也加入了救助失學孩子的隊伍之中。
那些家境貧困的失學孩子,原本就該享有全民義務教育的權利,家境再困難也應該由政府來兜底,可惜政府在國力大增財政豐盈的輝煌時期,在民生投入上還遠遠不夠,無論是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只是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要,而更多人完全處於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的狀態。
基尼係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數在0和1之間。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而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而國家統計局長期以來並沒有對中國的基尼係數進行調查,其理由是基尼係數的計算過程比較繁雜,計算方法也不統一,所以現在不統計這一指標。
國家統計局沒有能力統計中國的基尼係數,不等於這個數據統計不出來。據世界銀行的報告,1960年代,中國基尼係數大約為0.17到0.18,1980年代為0.21到0.27,從2000年開始,中國基尼係數已越過0.4的警戒線,並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世界銀行報告同時顯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這兩個數字的比在中國是10.7倍,而美國是8.4倍,俄羅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世界銀行的報告很能說明問題,中國的貧富差距即使不是當今世界最大,也屬於最大之一。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極少數富人的收入早已趕上和超過了發達國家的超級富豪,比如一些地產商、國企高管、資本大鄂、權貴官員......而絕大多數人的收入並沒有隨着經濟發展而同步增長,特別是龐大的低收入群體面對通貨膨脹,生活成本和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日本在戰後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國民收入很快趕上並超過了歐美髮達國家。韓國也是如此,韓國60年代人均國民收入不過90美元,1995年突破1萬美元之後,2007年進一步突破了2萬美元。至於其他西方國家比較起來意義不大,只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德國2009年的貧困線標準是每人每月929歐元。按照這個標準,德國有10%即1000多萬的貧困人口。2011年,美國發佈的貧困線標準是一個四口之家一年22350美元,相當於每年14萬人民幣。官方媒體也曾籠統稱,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這樣的貧窮人口。
來源:鳳凰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