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鹏转自知乎
作者:绳间道自由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436139/answer/1382139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人坐标辽宁,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的时候,我正在读大学。此前我父亲因为被单位里的领导误认为举报过他,给弄放假了,比下岗强点,有工作关系,但是一分钱工资不开。我母亲则是下岗了,全家每月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全靠以前的一点积蓄维持。我那时在大学,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也就勉强够个食堂吃饭的钱。但是没想出去打工什么来个勤工俭学,一方面是那时自己太年轻了,我16岁上的大学,似乎啥也不会做,另一方面,沈阳当时失业的人太多了,很难找到零工类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一点点赚钱机会,那时吃饭不是刷卡,而是用饭票,食堂自己印的纸,分为许多小票,这种小票又薄又轻,很容易丢失,我们的大食堂每到饭口快结束时,在打饭的窗口前都能捡到这种饭票,每张价值2毛,一天怎么也能捡个一块多,一个月下来能捡几十元钱。后来我母亲找了个做出纳的临时工作,我们家又在农村买了个房子种地,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日子虽然艰难,但是总算挺过了最坏的时光。父母在谈起下岗的时候,其实并不怎么怨恨当时主导这个的朱政府,因为都觉得当时这些国企的情况,大幅减员是不可避免的,总得有人牺牲。他们反到是把这件事归于毛的责任——他们少年时都是学霸级的人,但是因为上山下乡,没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初一就没有机会再读书了——这样他们在寻求新的职业的时候就会特别艰难。现在国企的情况又很糟糕了,或许又会出现大面积的下岗,我父母的看法是,国企的下岗,下来的往往还是能干的人,留下的一般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国企这种缺乏起码公平精神的单位,还是彻底黄了的好。发布于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