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高考户籍歧视不能都怨北大

2015年12月08日 综合新闻 ⁄ 共 168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教育网

9月10日上午,90后河南小伙程帅帅计划给北大送匾“北京人大学”,被警方带走。程帅帅称,警方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名,将他在海淀派出所扣留了近8小时。被放出来后,海淀派出所委托了两个人把他遣送回新蔡。到新蔡后,他被送到了拘留所接受“训诫”。“他们把我当成了上访人员,让我写保证书,还说再去就会依法处理我。”此前,程帅帅曾踩着高跷在北大门前抗议高考不公。程帅帅说“今年北京文科一本线495分,照这分数我第一年就能上一本了。”经历了两年复读,他只考上三本院校。程帅帅说,行为艺术能引起社会关注,他想借此为河南考生做点事,希望能消除高考户籍歧视。(9月12日《河南商报》)

应该承认,高考户籍歧视确实存在,而且非常严重。安徽2012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50.6万,江苏有47.4万人,湖北46.2万,而河南有82.5万人,居全国之最。北京只有7.3万人,还不到河南的十分之一。可北京大学在北京计划招生619名,而在河南则仅仅招录108名,在安徽招录45名,在江苏也只招60人。北京每118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而江苏是7900人中出一个北大新生;安徽每10267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虽然高校招生向本地适当倾斜回报当地对学校的支持可以理解,但像北大这样招生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还真是不多见。外地学生想要上北大,要比北京人难得多。难怪程帅帅会给北大送匾“北京人大学”,以讽刺这种教育不公现象。

虽然北大招生计划偏向北京有历史原因,但这么多年,这一现象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比如北京大学2005年在江苏计划招生144人,7年后却锐减到60人,少了一半多。而北京大学2006年的招生计划显示,该校本部计划招收2650人,其中在京招生307人。今年,北京大学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很明显,北大在京招生人数是逐年增加,而在外省市招生人数却是逐年下降,长此以往,北京大学变成“北京人大学”恐怕只是时间问题,户籍歧视带来的招生不公问题进一步凸显。

当然,各省市高校招生计划都是教育部公布的,并不是北大一家说了算的,把反高考户籍歧视的矛头对准北大,并不公平。教育部2008年曾发文,明确要求“将招生计划的增量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全国招生计划安排的分布更趋公平、科学、合理。”为什么北大会背道而驰,年年提高本地招生比例,而且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也许是属地安排计划的比例要“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的规定反而成了北大在京扩招的借口。因为扩招后,北京大学今年在北京本地招生比例也只是17.7%。但北大与其他高校不同,作为全国性的名校,理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各地学子一视同仁。

有着“兼容并包”光荣传统的北大面对送“北京人大学”匾的抗议者,应该有足够的容人雅量。喊来警察把人带走,并不能化解外地考生对北大招生侧重于本地的怨气,反而会让更多人把矛头对准北大。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不只是北京人的北大,如果总是在本地“近亲繁殖”,不仅可能因此错失优秀人才,对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很不利。给北大送“北京人大学”匾,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值得北大深思。作为国内一流名校,在消除高考户籍歧视上理应带头而不是反其道行之,助长招生不公行为。

当然,更该反省的还是教育部。高考招生计划理应公平分配,参考各地人口比例和考生数量合理调整,不能总是照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考生。最近出台的随迁子女高考方案虽然让人看到了解决高考户籍歧视问题的一线曙光,但在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无疑让人们的心又凉了半截。在这一问题上,各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是不是该打破沉默,给教育部一点压力,为本省市考生争取与北京学生同等的升学权利呢?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