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黑五类观察:《黑五类忆旧》—梁羽生的故乡心

2015年10月01日 综合新闻 ⁄ 共 91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孙天星 转自 纵览中国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文圩乡,是当地望族。1950年秋,同学彭荣康在蒙山的邻县荔浦碰到陈文统,陈说父亲因被人诬告而遭羁押,家人写信唤他回乡救人。彭说:“现在到处都在剿匪反霸,你回去不但救不了父亲,只怕自身难保。”他听从劝告,逃到香港。不久,其父陈信玉被杀。

陈信玉本是和善乡绅,抗战期间,日寇入侵蒙山,陈曾组织乡团抗日保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批到蒙山避难的文化名人。中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广州社会局局长简又文,举家逃亡蒙山,便是陈信玉接济。简在回忆录中写道:“想起陈家的大恩大德,真令我全家没齿难忘。我们一家遇到大难,流落在异乡为异客,正在途穷忘绝、不知死所之际,忽有爱徒体念师生之谊,全族人居然肯接待、供养、庇荫、护卫我全家十口,卒得平安归来。”

土改后几十年里,梁羽生没回过蒙山。1978年邓小平南下广州调研经济特区事务,国务院向香港一些机构送请柬,邀请香港同胞一聚。梁羽生赴宴,同时约侄子陈强中自广西来广州见面。梁羽生与邓小平、廖承志等在一个大厅宴毕,出来就把请柬交给了侄子。侄子在故乡被人怀疑私通海外特务,梁羽生叮嘱他把请柬拿回去当护身符。陈强中回乡之后,别人看到请柬上有国务院印章,吓得不再敢骚扰。

所谓故乡,多是势利之乡。上世纪80年代,蒙山县重修文笔塔,照例要向本籍达人游子化缘,梁羽生捐了几百元,颇被当地人非议,认为他孤寒吝啬。其实梁羽生捐几百元已算很给面子了,你

把人家的爹杀掉了,他还捐钱给你,你还有什么话说!
梁羽生对父亲之死始终心结深重。80年代中期,广西要员多次邀请梁羽生回乡省亲,梁要求对其父一案重新甄别,隐然有父不平反则己不回乡之意。蒙山县政府经过调查,下文平反。梁给县政府复信:“先父一事终获平反,埋于心中几十年的死结终于解开了。”此时的梁羽生,想必心中无限感慨:若非他一支秃笔打出天下,谅不会成为统战对象,老父的荒坟也许要永世蒙辱。

1987年,梁羽生四十年第一次返乡。时值蒙山文笔塔竣工,梁羽生题献藏头诗一首,同年移居澳洲。正如《七剑下天山》劈头那句话:“把剑凄然望,何处招归舟。”

—————————————

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

培根语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