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撰写
刘晓波是中国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为中国描绘了愿景,并将实现这一愿景作为自己的使命。面对共产党不可一世的强权,他毫不畏惧。他以令人称奇的顽强意志坚守自己的理念: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并不是中国和中国人民最好的选项,中国需要民主、三权分立和法治。他当然清楚,这一理念会给他带来麻烦。正如刘晓波2007年在一家酒店大厅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失去自由是一名异议人士必然的职业风险。"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当局对外国媒体的态度显得较为宽松。这位采访对象身材瘦小,短发,戴着眼镜,十足的知识分子形象。不过这位文弱书生刚毅而不失亲和,勇敢又不乏幽默。
1990年代,刘晓波曾三次锒铛入狱,总共被监禁了近五年之久。刘晓波第一次入狱是在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遭暴力镇压之后。当时他中断了在美国作访问学者的行程,主动返国成为民主运动的一分子。1989年六月三日晚上及四日凌晨的天安门广场上,刘晓波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谈判,他为广场上示威的大学生争取到了和平撤离的机会。此举使中国领导人发起的军事镇压行动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这场大屠杀给刘晓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一名幸存者,他将为死者争取公义视为己任。
零八宪章
2008年12月,刘晓波同三百多名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权人士共同发表了零八宪章。宪章呼吁中国以和平方式进行民主改革。宪章中罗列了19项改善人权状况的具体措施。诉求中包括司法独立,结社自由以及结束一党专制。在当局看来,宪章无疑是一个严正挑衅,尤其令当局感到如临大敌的是,分属不同阵营、平日里争吵不休的知识分子竟能如此一致地支持零八宪章。
宪章发表数天之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的刘晓波就遭逮捕。 当然,他也无缘享受到独立的司法审理。2009年12月25日,刘晓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被判处11年监禁。美国法律救援组织"对话基金会"创始人约翰·卡姆(John Kamm)发现,1997年,中国法律引入"煽颠罪"以来,刘晓波是获刑最重的一个人。这场背信弃义的审理闹剧被安排在2009年12月25日。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圣诞期间,很多驻京外国记者都会回家过节。选择这一时机宣判,国际媒体关注度最低,负面影响最小。
“我没有敌人”
刘晓波如何看待他的被捕,被审以及被判,外部世界直到2010年二月才得知。他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我想对这个剥夺我自由的政权说,我没有敌人。"他明确表示,没有敌人的范畴也包括抓捕监控他的警察,起诉他的检察官和审理他的法官:"虽然我无法接受你们的监控、逮捕、起诉和判决,但我尊重你的职业与人格。"刘晓波明言反对仇恨,他写道:"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知,敌人意识将毒化一个民族的精神,煽动起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毁掉一个社会的宽容和人性,阻碍一个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的进程。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个人的遭遇来看待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政权的敌意,以爱化解恨。"
刘晓波"出席"他一生可能最为重要的一次活动时,这篇文章被公开宣读:2010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上,主席台上专门为这位政治犯留出一把空椅子。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以表彰他"为改善中国基本人权,进行的长期而非暴力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