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转自博讯网
独生子女政策的多余与失败,以及互联网从自由平台到监控工具的角色转变都是今日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35年来,中国的百万家庭不得不默默承受独生子女政策,然而该政策一直被看作是苦口的良药。难道不是该政策成功阻止了人口爆炸,让中国人得以摆脱贫困?如今,一位中国社会学者开始对此提出质疑",《柏林报》5月23日一篇名为"百万中国人白受的苦"("Unnützes Leid für Millionen Chinesen")这样写道。
文章援引目前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任教的蔡勇说,"独生子女政策是不必要且失败的",当年采取更温和的措施也完全可以降低出生率。
蔡勇特别愤慨于政府反复宣称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少生了4亿人,文章写道。"这个数字是纯粹的政治宣传",蔡勇表示,统计者将50年代的出生率一直套用到当下,得出了这个数字。然而在所有发达国家,出生率在这期间都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出生率的下降根本不是始于计划生育时代。事实上,平均每家的孩子数早在(计划生育政策开始)10年前的70年代就开始大幅下降。70年代初期,每名女性平均有6个孩子,而70年代末期仅有2.8个。"
文章援引蔡勇的话称,中国政府"晚婚晚育"的实用政策就足够解决人口问题,而"施行残酷的独生子女政策后,每名女性的孩子数也只是略微进一步下降到90年代初期的2.5个"。蔡勇表示,在变富裕的社会,很多家庭本身就想少要孩子或者不要孩子。
"灾难性社会影响"
"然而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灾难性社会影响,社会学者蔡勇批评道。该政策侵犯了生育权;大量中国人作为独生子女成长给社会带来了长期的、目前还未知的后果;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重男轻女,很多女胎被打掉,这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目前新生儿的男女比例是116比100。"
文章表示,目前新出台的 "单独两孩"政策也没有解决这些弊病。而新政策带来的年新生儿数量的上涨(从1600万至近1700万)却掩盖了另一个趋势:很多中国夫妇根本就不想要孩子。北京一名30岁的男子说,要孩子"太累、太贵、对生活的改变太多了",因此他和老婆自愿不要孩子。
"自由网络已死"
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周四(5月21日)在柏林 为获得本年度的"良心大使"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和美国民谣歌手琼·贝兹颁奖,表彰两人多年来在人权领域作出的贡献。
柏林人民剧院新院长德尔康(右)手持艾未未照片,而艾未未本人被限制出境
对此,《柏林报》撰文称,在周四颁奖礼时,公民社会活动人士举起了 "打破审查高墙"的海报,而柏林人民剧院新院长德尔康(Chris Dercon)也在颁奖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对于艺术家以及活动家们的"角色转变"。
"起初,它(互联网)似乎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强大平台",文章援引德尔康说,而今恰恰相反。"对于互联网的监视与控制几乎是最严格的,互联网已经成了新的监控工具。"这位人民剧院院长在谈到艾未未时说,"他10年前对互联网的希望和期待,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在此,德尔康也谈到了其他一些中国异议人士希望通过网络从监控和审查中解脱的问题,表示急需寻找能保障网络通讯安全的新途径。"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博讯 boxun.com)
405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