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纯粹的中国民营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紫荆来鸿

2015年05月05日 综合新闻 ⁄ 共 67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博讯网

在中国这样一个从斯大林模式转型而来的所谓“市场经济”中,纯粹的民营企业是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

二十多年前,我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同事。她的先生是一位83年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从国企辞职下海,开了一家小型公司,为大型建筑安装配套设施。他说他的公司每年(1990年)利润有100万元,但吃饭送礼就要用去近90万元,自己不过只得10余万元而已(当年一个政府处级公务员年收入不到1万元)。如果不送礼拉关系,他根本拿不到工程。如今太太已经晋升为部里的副司长,先生依然是一个名不见經传的小老板

回顾我当年几位很能干的同学,先后下海做生意,由于把握不好"亲近政府“的度,技术再高也只能勉强生存,年盈利多年一直在四、五万元之间徘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勉强糊口而已。

我同事的一位弟弟,航天部门的高工,个人拥有几项国家发明奖,八十年代末,兄弟姐妹给他凑了7万元,在北京高科技产业区办了一家高科技企业。由于只懂技术,不会拉关系,十年惨淡经营,最后破产,不得不重回航天城谋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

在中国这种地方,如果不是八面玲珑,悟性奇高,善于抓住机会,搞民营企业百分之九十九是要失败的。我高中的一位同学,文革前他父亲是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文革后,父亲早逝,他研究生毕业后,赴深圳淘金,搞过矿产,房地产开发,办过工厂。但由于人际关系是弱项,最后还是破产,灰溜溜地回到北京,靠父亲的老关系,在市国资委弄了个处长当,最后退休。一个月不过几千元退休费而已。

所以说,在中国,能做大的民企都和政府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原罪“。没有原罪不可能做大,甚至都难以生存。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