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中国社科院报告:劳力短缺或成大陆发展“新常态”

2014年12月24日 综合新闻 ⁄ 共 156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社科院12月24日发布的预测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社会进入新阶段,出现城镇化、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新常态”问题。

中国官方智库社科院日前发布《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官媒中新网报道说,蓝皮书认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在“新常态”下呈现的6大转折趋势,包括: “逆城镇化”的迹象、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消费层级提升、更注重食品安全及环境质量等。中国三十多年来,以低劳动力成本、高能耗发展GD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模式,在劳动力结构出现短缺的形势下,将对未来的社会民生构成影响。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社会蓝皮书》主编李培林强调,中国的就业政策选择必须高度关注这一新的变化趋势。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就此表示,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更多关注的不只是中国大陆未来的经济走势,而是目前由劳动力结构变化所连带出的诸多问题。他说:

“现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特别是低技术、低工资行业。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中国实际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的时期,15至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每年都在下降,而且速度非常快。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1700多万。另一方面,1至14岁年龄人口在人口比重中,从1982年超过33%到2011年只达到16%多一点。”

《蓝皮书》将劳动力人口结构作为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显示所谓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目前仍未实现有效的转型?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商务教授苏展的看法是,从当前中国大陆人口结构看,无疑中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相关经济与民生政策是否能与之相适应将是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考验:

“中国现在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的问题。就业方面,年轻人就业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把农村劳力吸引到沿海进行中国制造,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应该承认已经结束,因为很多农村地区已经空壳化。中国现在面临劳动力结构调整,以及如何提高劳动力使用的效率等问题。”

《社会蓝皮书》还指出,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也将影响中国的收入分配、职业结构,以及居民生活消费。如中国经济产出总量在2013年首次出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 .1%。预计2016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将上升至50%,成为中国即将从工业化中期转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消费在今年上半年也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成为目前推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动力。

苏展教授则认为,中国大陆以推动城镇化作为促进内需的政策虽然对提高生产效率有所帮助,但与此同时,城镇化并非只是简单地改变乡村人口结构,更多有赖于建立一种现代化的社会体制。他说:

“怎么能让进入城市的农民-干的活最苦、收入最少的城市边缘人得到保障?由于中国户口制度没有取消,他们面临的主要是社会问题,也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深圳社会学者刘开明则指出,中国大陆以GDP 指标作为发展方向的观念必须改变,不能通过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发展经济,而应该是在户籍、教育、社保等方面促进对全社会各界,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大多数官员所熟悉的思路仍然是投资、上各种基建项目,怎么去关注人?仍然做得很不够,户籍背后公共福利的分配制度仍没有改变。城镇化最主要的就是人作为主要生产要素要能够自由流动,要自由流动就要求有全国统一的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公民普遍的义务教育。现在虽在说要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用于人的城镇化上。”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也指出,中国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发展数量和规模扩张阶段,已逐步被发展质量和效益公共要求所替代。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总量增长,更要注重就业和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也应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记者:何平; 责编:嘉华)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