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中国应以改革为重,放弃硬性增长指标

2014年10月29日 综合新闻 ⁄ 共 165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世界银行星期三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政府应该以改革为核心,放弃硬性经济增长目标。世行的报告有没有道理?

世行的高级经济学家史密茨星期三在报告发布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释放的政策信号应该是以改革为重,不应是满足特定的增长目标”;2015年经济达到7%的增长目标就可以了,因为7%是维持中国就业市场稳定需要达到的水平。

对此,中国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家谢作诗教授星期三表示:“我认为经济增长保什么7.5或什么7.0,那意义不大,经济增速掉一点没有关系嘛。我们更要关注的应该是就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状况。即便是解决就业和关注经济增长,靠刺激不但不解决问题,而且还会长期给经济增长造成隐患。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只有华山一条路——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改, 放松管制,改革国有企业,即私营化,把土地等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向私有方向改。”

中国政府将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2014年10月初,世行将中国经济增速从原来预测的7.6%下调到7.4%,预计2015年和2016年经济增速将平均仅略高于7%。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每年都达到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不过,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为五年来最低,只有7.3%,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年增长率增幅位于7.4%。

中国深圳大学经济学家国世平教授表示,世行报告的观点有其道理,但评估中国经济运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为温家宝时期,中国政府非常重视GDP的高低,中国经济运行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围绕增加GDP进行。在这种唯GDP的经济运行模式已常态化的情况下,现在要改,而且要全方位改革肯定不行。由此,中国政府只有有计划地改,慢慢地改。比如,如果中国GDP下滑太快,那势必影响就业,大量的人失业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改革也进行不下去。此外,中国经济在高危状态运行,整个效率很低。当然,加大改革一定要做,加强市场的作用一定做,但是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非常强,现在要其一下子改变有很大难度。”

2014年被称为是中国深入经济改革的元年,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国政府也信誓旦旦地说,要“抱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改革,着眼解决长远问题”。现在,世行认为“着眼解决长远问题”的关键是改革,改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国家垄断的金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趟过自己所称的“改革深水区”,而不至于困在、甚至淹死在改革深水区,中国政府能否不再在乎经济增长的高低?

谢教授为此表示:“中国政府因为其合法性问题决定了它不可以面对大规模的失业,当经济掉得很厉害而影响就业,政府还是会出手救市,一点不救是不可能的。”

有媒体星期三引述专家的观点表示,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首的中国政府坚持底线调控,一旦面临经济失速威胁,肯定要出手“救市”,人们不应该僵化理解或看待政府的改革决心。

对此,国世平教授认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很清楚,就是让经济慢慢地低下来,实现软着陆,然后再进行改革。如果已存在的许多问题还没有清理干净就贸然改革,难度可想而知。比如,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如果全面放开,让市场来调节,房地产可能大幅度下降,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全局。由此,政府现在的做法是,在政府不救市的情况下,让房地产市场慢慢下来。很多东西,像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和消除过剩的产业,政府也不敢动作太快,太快就会有就业问题。中国现在毕竟还处在人口就业的高峰时期。中央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的稳定。”

在今年9月10号天津举行的2014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总理李克强致辞时提到:“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中国政府“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尤其应当看到,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世行的高级经济学家史密茨星期三在报告发布的记者会上则认为,“如果没有改革,中国经济活动将开始陷入停滞”。

(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