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企业家的政治光影

2013年10月10日 综合新闻 ⁄ 共 105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博讯网

30多年来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是由政府推动进行的。在中国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型过程中,由权力推动的市场化,天然决定了企业家不可能离开权力独立经营,能进行合理的边界划分者,已属有智慧者。柳传志这方面的智慧,是广受承认的。分寸拿捏不当,而翻船者,亦是屡见不鲜,正如在历次宏观调控中被“祭旗”的那些企业主们一样。

在与官员和政府关系中,中国的企业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财富积累完全是寄生式的依靠官员,比如刘志军案中的商人丁书苗,完全依靠作为权力的中介收取中间利润。还有一些虽然有自己主业,但完全靠与某些官员的特殊关系才能获得商业机会者。从每一次高官被抓背后,必然有一群企业家同时被逮捕,可以看出其涉及范围之广。

一位高层官员就曾对《南风窗》记者感慨,在现在的中国,要挣钱,最好还是依托政府关系。而另一位较低级别的政府官员,在与记者交流时,则对“老板”表示出警惕,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少朋友和同事,完全是被这些老板控制了,很多时候,对方想干什么,只要说一声就行。

对上面这类商人而言,“在商言商”,不与政府官员勾兑,有的是完全不可能,有的则必须经过痛苦的转型。

另一种主要依靠市场而生的企业家,包括像马云这样的新兴科技企业,也包括一些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自己的“企业家才能”。作为社会发展30多年的最大受益群体之一,他们有希望社会更开放,获取更大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也有很强的政治上的保守性。

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的一个合理解释是,市场化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们,有的开始具备改写行业、产业等游戏规则的能力(正如马云在《人民日报》上写文章,称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他们更需要谨慎把握和政治的微妙关系。不仅在面对“民粹主义”时,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借以缓冲,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政府的许多支持更是非常现实的。想“搅局”,就要碰到政治的边界,不讲政治,实际上不可能。

而尹明善、梁稳根等获得中共认同的企业家,都曾公开表示,愿意将企业“献给”政府。无法了解这是一种特定情形下的政治表态,或是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但至少显示了他们对于自己与政府边界的模糊,或者是刻意模糊。

对中国的企业家进行分类,让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好,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与政府关系紧密的,有违法性质的进行查处;灰色地带者则逐步退出此类关系;市场类的企业家,则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更关注政治和社会的进步,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政治见解,并非必须遵守某种特定模式政治理念的关注才叫“进步”。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