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中国大学博士点申报黑幕拉开

2012年09月21日 综合新闻 ⁄ 共 547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新浪博客

原则上两年一次的,全国统一的、大规模的申报博士点似乎已经告一段落。

第十一次博士点授予权评审已经下放到省级学位委员会。本乡本土的,

竞争对手彼此了解,操作程序人脉关系等等也很难欺瞒别人,于是有了西北政法、

徐州师大等沸沸扬扬的风波。本文说到的事情是发生在若干年前,属于“马后

炮”。“马后炮”也自有好处,至少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委员大人们不用煞

费苦心的猜测这篇文字是针对某某某或某某的,是某某或某某某学校的阴谋,等

等。捞得最多的,诸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起盘踞委员位置20多年的方克立之

流,也终于退出了他们的宝座。并且“马后炮”还要看从哪个角度讲,和一种集

中集权的体制相关联,我们的大学和专业似乎永远面临着无休无止的申报和评审,

各种名目的“工程”、“项目”、“规划”、“计划”等等,许多评审依然是与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有关。一些关涉到学校整体利益的“工程”“项目”

等等,公关的力度又远远不是一个或几个区区的博士点申报可比。

 

网络上看到一个涉及到申报博士点公关内幕的帖子,我相信凡是有过申报博

士点公关经历者看了这个帖子都会心有戚戚。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帖子:

 

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也已经离开了那所学校。

当时学校申报“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点。我请教其他学校的一位同行,他

很了解内情,关键是他们那边也是不久前搞定本专业博士点的,当然是熟门熟路。

他跟我说,你们首先得请方克立来你们学校,把他打点舒服了,事情也就成了百

分之八十,因为这个专业的事情背后都是他在操控。我半开玩笑地问:“怎么叫

做‘打点舒服了’?金钱?女人?”没有想到那一位很严肃地回答:“如果是请

他老婆一起来,自然是好吃好玩好招待,最主要的是钱要给足了。如果- - - -

- -”这后一个“如果”的具体内容他没有说出来,从文法上说,应该是“如果

不是跟他老婆一起来”,那又该如何呢?这么多年,这个“如果”一直压在我心

里。

我们是请方克立和他老婆一起来的。不光招待得极尽奢华,而且让他感觉到

风光体面,有地方最高层的领导出面。方某拿到手里的现金也自然是沉甸甸的。

这次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正如那位提示的,整个过程都在方某的掌控之中,博

士点如愿以偿。

我后来打听过,每次博士点评审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委员们”被相关

学校请去差不多是一个惯例。只是方克立盘踞那个“委员”的位置实在太久,他

又是一个擅长在背后玩手段,运筹帷幄,操控一切的,这实际上有一点“黑社会”

的意味。这么多年下来,他究竟得到了多少好处?累积起来恐怕也是一个惊人的

数字。当然,和动辄几千万几亿几十亿的地方官僚比起来,方克立这些人捞得还

是一个小数目。可是正如上边帖子里说到的,他们不用担心有人查他们“贪腐”,

钱捞得风光体面,拿到手里的钱可以说是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聘金或“演讲

费”,有谁规定演讲费只能够给多少?更不要说笔记本电脑一类的“小礼物”。

我这里要说的还是那个“如果”。如果他不跟他老婆一起来,难道还需要为

他提供什么特殊服务?大学里边难道会那么坏?学术界难道会那么坏?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776270&boardid=1

 

我们省略了帖子中发议论的部分。作者声明“这些话在心里憋了很多年,说

出来也并不只是针对方克立”。这个帖子只是一个跟贴,主贴中讲到:“方克立

是一个善于把利益最大化的人。一切都是利益,都是交易!方占据国务院一个和

设置博士硕士点有关的什么委员的位置二十多年。我们那边有些人是通过导师走

方克立的门路考过来的。他们说起来,在学校争取博士点的时候,送给方克立的

‘小礼物’是笔记本电脑。这还是其次的,相关的学校通常还要请方克立携老婆

去他们学校,为了做足面子,招待的时候还要请省市领导作陪。还一定要安排方

讲点什么,那‘演讲费’可是上不封顶的。有的学生很佩服,说是做学者就要做

到方克立这个份上,有人巴结有人怕,钱不少捞,还没有‘贪污受贿’的风险。”

 

即便是从新闻媒体的角度说,帖子里边谈到的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至少

十年前就有人撰文揭露,可是无人理睬,且愈演愈烈。当事人关心的只是结果,

不管动用什么招数付出什么代价,只要博士点通过了就皆大欢喜,因为这其中关

涉到学校的排名和经费,校领导的政绩,也关涉到教师们的切身利益。那么管理

监督部门呢?甚至于始终没有人出面做一下约束评审委员大人们的官样文章!只

要与所谓“学术”沾边,连“反腐倡廉”的姿态和口号都可以省略了。

 

我们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耸人听闻”,因为事实永

远比人们描述的更可怕也更“真实”。我曾经三次参与申报博士点公关(两次是

为了本学科,一次是帮忙相关学科),想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对于帖子中说到的

情况作一点补充。

 

老实说,跟贴的作者还是显得“缺少见识”,所以过于看重那个“如果”,

并且使用了“特殊服务”一类扎眼的用语。实际上这其中的界限是模糊的,正如

我们社会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许多年前媒体上曾披露武汉某大学邀请一位年逾古

稀的院士评审科研项目,这个院士竟然要求校方同时支付一个“韶龄少妇”的往

返机票,并且评审期间这对老男少妇同吃同住,毫不顾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首先要尊重的倒是院士的情妇!说到博士点申报,就我所经历和了解的,请了委

员大人来学校,游玩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安排,而指派漂亮的女生陪伴通常也是一

个不能够忽略的环节,至于后边的事情,也就不好一概而论了,没准会出现前一

段曝光的北大某教授玩弄女高中生那一类的插曲,要知道委员大人手里的资源可

是远非那位北大教授可比! 圈子里也确实听说某某博士点是靠一个女人摆平的,

等等。湖南某大学1998年就提出“只要能申请到博士点,不惜财力”的口号,

2003年更是把口号修正为“不惜一切手段”。“不惜一切手段”是什么意思?联

想是一个可怕的事情,您可千万不要联想到远华案赖昌星的“红粉集团”。可是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社会上有的,大学里边都会有;社会上发生的,大学里边

都会发生。一样也落不下。早已经没有人相信“一方净土”那一类的屁话。需要

说明的是,那所湖南高校是说到做到的,博士点的数目稳定攀升,而帖子里边提

到的方克立就是那所大学的兼职或客座教授(方是几十个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

授),并且多次应邀赴那里“指导工作”。

 

博士点公关特别是关涉到外地的并且不那么大牌的学校,或者是学校很重要,

可是申报博士点的学科却是比较边缘的,例如工科院校里边的社科和人文类的。

至于那些大牌的学校和科研机构,早就有了“一级学科”的博士点,自然不需要

为此烦劳。

 

博士点公关通常要分两步走:走出去,请进来。申博团队“走出去”至少要

由副校长带队(学校当然不只是申报一个专业的博士点),首先是去北京等地,

因为那里的“委员”最集中。走出去主要是请客送礼。每个学科组委员若干,需

要逐个打点。请客通常是在某豪华宾馆的餐厅,北京王府饭店的越秀厅等等我们

都光顾过。请客不能够代替送礼。既然来豪华宾馆赴宴,委员大人的期望值是很

高的,所以礼物也一定寒酸不得。送礼送什么?帖子里说到笔记本电脑,这也是

许多年前就揭露出来的“旧闻”。滑稽的是,那次揭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许多高校竞相仿效,都认为送笔记本电脑是个好主意,怎么我们原来没有想到?

于是送笔记本电脑蔚然成风。要知道前些年笔记本电脑的售价远非今日可比,而

且一定要送最好的,动辄数万元。呈送委员大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说:电脑算

不了什么,主要是里边存储了我们学校的申报材料,这样您审查的时候方便些—

—委员大人当然不感兴趣笔记本电脑,感兴趣的是申报材料。忧国忧民,为专业

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呀!

 

实际上更实惠的并不是笔记本电脑,而是一份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聘书

和聘金。当然,你尽可以双管齐下。聘金给多少,要看那位委员大人对于评审的

重要程度,也要看学校的财力,校领导的魄力,等等。当然,“会讲话”也同样

重要,不要怜惜副词和形容词来吹捧委员大人的学术成果、成就及其影响,千万

不要担心话说的离谱,因为委员大人们都自视极高,关键是说话时态度一定要诚

恳,一幅诚惶诚恐,三生有幸的模样。心理不平衡不要紧,出了门再骂,“什么

东西?真的把自己当做一根儿葱了?就他那点学问?”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干过。

 

有些委员礼物等等是多多益善的,也确实有拒绝宴请和礼物的。这其中的情

况比较复杂。有的是已经应允帮忙其他学校,觉得身为“法官”,对于甲乙丙丁

等竞争对手“通吃”不太合适。也有的顾虑吃了拿了,最后博士点没有通过。实

际上这个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这次没有通过还要考虑下一次,像徐州师范大学

那样奋斗十年屡败屡战最后望“点”兴叹的也不是一家。绝对不会有人因为申报

没有通过而举报哪位委员收受了他们学校的好处,因为这说到底是属于学校的行

为,双方是愿打愿挨,说出来岂不是给自己添乱?我曾经三次参与博士点公关,

也确实遇到一位品格正直的前辈,他拒绝一切礼物和宴请邀请,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出于自己做人的原则。我敬佩这位前辈。

 

与“走出去”相比,“请进来”是更复杂也是代价更大的环节。一般会邀请

专业学科组委员二至三位,当然是本专业的委员和在学科组里边说话算数的。委

员大人莅临之前要反复研究如何接待,依据委员大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方案。其

中的关键环节,我总结出“虚实兼顾”四个字。“实”是指实惠。排在第一位的

自然是兑现到委员大人手中的现金,通常是以演讲费或别的冠冕堂皇的名义。如

果你们的博士点志在必得,这个环节千万小气不得。吃好住好玩好地方特产等等,

当然也马虎不得。“虚”是指风光体面。例如学校里要打出横幅: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委员、著名学者某某某或某某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像方克立一类的要把行政

头衔加到里边。安排学术活动场面要盛大,要由校领导出面主持,切记这是学校

的学术活动而非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事先还要安排好几个本专业的研究生或教师

提问。问题本身要浅显,以方便委员大人发挥;最重要的是提问前边的阿谀颂扬,

委员大人最受用的方式是说:“我曾经拜读过您的哪部著作或哪几部著作,哪篇

论文或哪一类论文,受益终生”。没有读过不要紧,在网络上查一查目录,委员

大人总不至于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吧?宴请规格要高,这并不只是关涉到花钱多

少,更关涉到什么人出面。这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校领导当然没有问题,可是

要省市领导出面问题就不那么简单。方克立这一类的是比较好安排的,因为他有

行政职务。当官的看的最重的还是行政职务。当然不是请过来的每一位都要请省

市领导出面(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方克立这一类的,也需要校领导事先吹风,

说他多么多么重要,否则省市领导一幅对待下属的派头,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这一类事情累心,你始终担心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结果成为“画虎不成

反类犬”,“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你心里难免会有某种厌恶和不平衡,首先

是对自己的厌恶:我他妈的这是在做什么?成了什么人的伺应?就他那点学问,

也配?你也会愤怒:妈的,我一年三百六十天辛辛苦苦工作的收入,居然还抵不

上他的“演讲费”?然后再劝自己:这不过是逢场作戏,因为我们各有所需。博

士点如此多娇,引无数学者教授竟折腰,我又算得上老几?有时也会有虚荣感,

因为同事们会探头探脑的问你:怎么样,这次靠谱吧?好像我也与评审扯上了关

系。自从有了这种经历,我不再批评官僚们的媚上欺下。为了一个博士点,差不

多连校长都成了三孙子,我们还有脸面批评他人?我也曾经非常小人的设想,奶

奶的,哪一天爷爷我混上那个狗屁委员,咱也神气一把!你瞧,官僚们都是这样

想的。也许有人会说,委员大人应邀去申报博士点的大学有什么不好,可以加深

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同样可以说,官员嫖娼有什么不好,

可以体察民情?我非常同情徐州师大和西北政法的遭遇,漫漫“申博”路他们在

财力人力精力方面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不用说浪费了多少表情!

 

当然,交易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我们学校另一个学科就遇到过一件“天上

掉馅饼”的好事。申博团队研究制定行动方案的当口儿,却意外地收到北京某教

授的一封信,说是他有个外地亲属的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希望破格进他们专业

就读。这位教授太有资格提出这类要求了,因为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

业对口的委员。与北大、清华等诸多名校不同,像我们这种地非京津沪身价二三

流的学校,这类交易找上门来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们的

惊喜!不就是分数差一点吗(实际上差了很多)?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灵活

性”。为了博士点校领导当然会无保留地支持。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

 

这里说的还是申报博士点“下层”的勾当,至于校长们如何动作,我们不清

楚,也不好乱说。这后边隐含的是学术官僚化的体制。专家不重要,“委员”才

重要。由于资源的掌控和分配是来自一个权力中心,所以委员大概是必须的,评

审大概也是必须的。那么至少可以做一些表面文章,诸如委员不能够接受申报学

校的邀请。还有一点很重要,是不是应该规定委员任职的年限?(例如方克立连

任第二、三、四、五届委员。听说最近一次换届,方某仍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嘛!只是因为年事太高,且已经不在官位,最终未能如愿。)

我们的社会文化是一个染缸,无论在哪个圈子里行走,颜色总归是越染越深。有

一年我们去一位委员府上送礼,他是新一届增补的。礼物最后还是收下了,可是

委员大人颇为“忸怩”,显得很不自在。两年后我们再去拜访,那位委员已经是

一幅老江湖的派头,价值不菲的礼物他也只是不经意的瞟了一眼,府上的摆设亦

远非两年前可比。出得门来我们都为那位委员如此迅速的进入角色而感叹不已。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