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 玉成 转自 看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期间他强调公开、透明以及自由对东亚地区十分重要。就在同一星期,中国出台了一份白皮书声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民主国家。这一提法并不新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就阐明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倡导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并要求各国政府增加透明度以及秉承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其目的何在?很明显,上述四个方面都是组成“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
近年来,公民社会理念有所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及经济稳定。中国也应当顺应这种趋势,应当意识到增加执政透明度有助于淡化中国军事威胁论调,确保中国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并有助于向外界表明中国的远期战略目标。
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意图及其在未来的东亚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诸多猜测及疑问。五角大楼编写的《2005中国军力报告》开宗明义地表明,“为确定中国的意图,除了要对中国官方档及白皮书进行分析,还要检视中国近来年所完成的任务及其制定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缺乏透明度只会强化自身的威胁形象,因为不确定性会产生恐惧。
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的迅速增长疑虑重重,而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战略并不足以打消疑虑。相反,外界看到的是,中国潜艇多次侵入日本领海、中国与南亚邻国就南中国海区域内的岛屿归属存有争议以及中国军事力量快速膨胀等问题与“和平崛起”并不一致。因此国际社会需要确定中国的意图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应该放宽公民的言论自由,以便消除邻国对中国的疑虑,同时让人民更多地了解其他东亚国家的政治改革。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更应该明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道理。集思广益、广开言论才能促进市场机制更健康地发展,促进公共政策的不断完善。包括银行系统、企业管理等敏感问题也应该通过增加透明度以及强化法治来解决。
结社自由以及其他的劳工权利保证了贸易伙伴之间的平等地位,使“社会倾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护双方贸易国的自然环境和劳工福利。保障公民享有集体议价及参加工会的权利,能够保证劳工的福利以及贸易机制的健康发展,实行经济保护主义只会失去市场。
提高经济层面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突发经济事件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经济政策的制定透明公开也有利于提高决策者完善政策的积极性。这种良性回圈同时也能让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信心大增。
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公民社会,那么中国的繁荣富强将会更符合美国所领导的世界格局。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国际关系定位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会否打破国际关系的平衡,这一问题需要适当的评估。中国未来的挑战既不是军事,也不是经济实力,而是与潜在敌对势力维持均势。
中国与包括缅甸、伊朗在内的“问题”国家或“流氓”国家继续发展经济和政治关系,同时又企图动摇立场比较中立的国家例如南韩,这是华府不愿乐见的。
2005年美国国会-政府中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人权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尽管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国政府“仍然滥用行政手段以及措辞模糊的刑法监禁合理行使宗教自由、议论自由及集会自由的公民。”
中国的经济发展缺乏民主制度的约束,这种模式对某些国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美国的模式提倡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然而却遭到了亚洲国家的普遍批评。与极端的伊斯兰不同,中国模式所产生的繁荣非常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仍将面对意识形态的挑战。如果中国能够将多个国家团结在自己周围,那么就能与美国所领导的国际格局相抗衡。
中国向公民社会过渡还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如果中共政治局的决策过程秘而不宣,那么中国的长期目标就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只会增加其他国家对中国军力膨胀的疑虑。
一个公民社会应该允许全民,包括公民、立法者和决策者等,参与有关制定国防政策的讨论。台湾、南韩、日本、菲律宾和美国便是公民社会的典范。
在这些国家里,立法机构按法定程式就国防政策、国防战略及军备采购等议题召开听证会。会上,军方的高层及国防部长负责对选民关心的问题做出解释。这些应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不应该对公众保密。军队建设及军备采购等国防预算应当向社会公开,这样国防政策以及军事战略的透明度自然增加。
然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以及中国的邻国不得不密切注视着中国的军事采购及发展情况,以此来推断中国的军事意图。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公民社会和民主制度。11月美国总统布希将正式访问中国,这是美国向中国宣传公民社会理念,以及该理念在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进一步方面所起作用的机会。
奉行公开、负责以及透明等原则的国家和政府应当鼓励中国朝着公民社会的方向迈进。只有发展成为公民社会,中国才能符合这些国家的价值观和原则,才能减少它们对中国威胁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