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孙维国:教育有歧视何谈公平

2017年07月19日 综合新闻 ⁄ 共 85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教育网看了3月1日《南方都市报》五岳散人的文章《让农民工子弟进职业学校算是恩典?》,我深有感触。我常年在外打工,至今已有25年。妻子曾于2000年和我一道出来打工,但只做了两年多便回家了。原因是,当时孩子上幼儿园,本打算在异乡安顿好后,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可一打听,因为我们不是“本地人”,转学择校的费用不说,仅借读费每学期就要1000多元。当时我和妻子刚刚上班,自身生活都很拮据,实在难以承担孩子上学费用,无奈之下,接孩子到身边读书的事只好作罢。
两年后,我们收入比刚来时提高了不少,便又打算接女儿到身边读书,可到当地小学一咨询我又犯了愁,老家所念的课本内容和打工地有不小差别,如果转学必须从一年级重新读起。这都是小事,问题是,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中考、高考不能在本地考,而回去考,老家学校没名额。权衡再三,最终我彻底放弃接孩子到身边读书的打算,让妻子回家陪读。
导致女儿不能随我们读书的根源是户口,同为公民,仅因户口不同,孩子读书障碍重重,让人欲哭无泪,这不是赤裸裸的身份歧视是什么?这种身份歧视不仅让我的孩子没有接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也让我们全家分居两地。而且,像我这样的农民工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万。
像我们这样的农民工,一没关系,二无文凭,深知打工之苦,没人愿意孩子再重走自己的老路。而要想孩子将来不走这条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因为户口,我们的孩子难以与城里的孩子同享优质教育,只能在一些“杂牌学校”读书,还整天提心吊胆学校哪天会被“有关部门”取缔。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起跑线上”便输掉了一大截,知识改变命运的概率自然降低许多。
如今,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限制,但仍然难以享受同等待遇,附加在户口之上的限制条件仍有很多,使得许多农民工和当初的我一样,不得不将孩子放在老家读书,使其成为留守儿童。我不知道打破户口樊篱为何如此艰难,但我知道,一个社会如果存在身份歧视,说教育公平,不仅不现实,而且让像我这样的农民工心里非常难过。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阅读: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