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用阳光驱散教育腐败阴影

2017年07月12日 综合新闻 ⁄ 共 85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新华网

最近,安徽曝光的几起教育腐败案,暴露了一些学校在设备、教材等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乱象和制度漏洞。比如,一名销售人员向安徽教育系统11名官员行贿,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的招投标变成“私人订制”;比如,一名教育系统官员在采购区属中小学学生练习簿过程中雁过拔毛,按每本5厘钱收取供货商好处费,累计获利1.6万元。(7月11日新华社报道)

谈到腐败,人们一般会想到那些掌握行政权力、行政资源的领域,很少将目光投向学校或教育部门。但从安徽曝光的几个案例来看,大到国家教育扶贫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小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后勤工作、教材采购等,都有可能让腐败分子找到漏洞。对于教育腐败乱象,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如果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中的个别人在思想上出了问题,把心思用在如何从学生和家长身上“赚钱”,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一些人为一己私利,给劣质教辅材料“开绿灯”,最终受损的必然是广大学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教育事业当中的腐败乱象也是如此。教育腐败既不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会在量的积累中逐渐腐蚀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必须遏住教育腐败的不良势头,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媒体曝光的教育腐败案例来看,教育采购招标是教育腐败的“重灾区”。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教育部门的采购招标显著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从中看到了“机会”,甚至不惜顶风作案;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教育领域的招标采购权力集中,但制度设计尚不完善,监管程序、标准、法规尚不健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防治教育腐败的关键也在于提升教育招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将监督工作贯穿于事前评估筛选、事中专业监理、事后评估审计的全过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提升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程度,严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套路。

此外,对于那些卷入教育腐败案的相关人员,要依法依规严惩不贷,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氛围。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