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歧视观察: 农民工子女就学陷入了新的困境

2017年04月10日 综合新闻 ⁄ 共 88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邹长明转自教育网

《山西晚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一个在山西省会太原市生活的民工家庭,报导探讨了全国民工都会面对的实际问题――子女教育的问题。除了要支付相对高昂的学费,以及因转工而孩子要常常换学校,孩子在学校里还要面对被歧视的问题。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年仅9岁的小华就随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多次“迁徙”:从农村迁到县城,再从县城迁到省城,期间相继更换了3所学校......父母把他带出来是为了让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现在,小华却不愿意上学了。

今日,一位来太原打工的李女士向记者倾诉了她的满腹辛酸:李女士夫妻俩都没上完初中,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夫妻俩先到永济市郊区,靠打烧饼为生,儿子小华就在附近一所小学上二年级。后来,听人们说太原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好, 教学设备先进,夫妻俩又来到太原。起初在省城尖草坪区一居民区内卖烧饼,小华就在附近一企业办的学校上学。后来,小区生意不景气,夫妻俩又迁到省城小王村,孩子的上学地点再次改变……这次,为了能让孩子在公办学校上学,夫妻俩狠狠心,缴了每年1000元的借读费。
夫妻俩只考虑到做生意和给儿子换学校,却忽略了与儿子沟通。直到几天前,李女士在整理儿子书包时,无意中看到儿子在作业本上写著:“妈妈,求求你,不要再换地方了,城市里的学生们总用异样的目光看著我,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怪物一样!”“妈妈,在学校里,我不敢开口说话,一说话,同学们就笑话我是个‘乡下佬’”“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求求你了!”……儿子的话深深刺痛了李女士的心。

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华身上出现的问题并非个例,因为对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来说,除了要适应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外,还要考虑到教育衔接的问题。现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难以实现对接,农村很多四五年级的学生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而城市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此外,语言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让农村孩子感觉不适。再加上大多数外来打工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无法及时解决孩子在上学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就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自我封闭,有的产生辍学念头,这些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