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就业观察:户籍制度不应与就业政策挂钩

2016年07月30日 综合新闻 ⁄ 共 120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民主党党员刘巧琳转自2016年3日博讯2005年5月16日)
中国社科院都阳:户籍制度不应与就业政策挂钩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与活跃,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的户籍制度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户籍制度怎样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它对经济的发展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副主任都阳。

记者:您认为户籍制度对人的流动有什么影响? (博讯 boxun.com)
都阳: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阻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影响着不同群体的方方面面。对于农民工而言,他们很难从一个比较低级的劳动力市场流入正规劳动部门。这与户籍制度所涉及到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分不开的。他们进城务工,没有城市户籍,是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白领和大学生群体而言,户籍制度阻碍了他们在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剥夺了他们对一些工作的选择权。这些都使人口自由流动受到阻碍。

记者:这种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都阳:户籍制度人为增加了劳动力的流动成本。比如没有本地户口,就无法享受到城市的种种资源,在社会中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来换取某种便利。更主要的是,工作的选择范围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以北京为例,很多单位不接受没有北京户口的求职者。这些人流向正规部门就非常困难了。这对于个人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害。

记者:那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增加对社会又有什么损害呢?

都阳:损害是一定的。据世界银行和我们做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20%~25%是由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劳动力更自由的流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这是毫无质疑的。

记者: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户籍制度在调节地区差异上,是有正面作用的。而人才留在一些中小城市,对于个人而言,更有用武之地,中小城市比大城市更需要他们。

都阳:但是这种以行政手段来控制人才去留的方式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一个人的工作自由和迁徙自由,是对其身份条件和工作环境的一种取舍。在什么地方生存,是每个人自己的理性选择,不应该由政策“画地为牢”。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应该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调节。如果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昂,无法生存下去,人们自然会离开,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城市。

记者:那您认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应该怎样改革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呢?

都阳:现在的户籍制度,对于大家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还代表了对一个城市资源的占有,甚至代表了一种认同感和心理归属感。户籍制度制订的初衷只是对人口的一种管理,后来逐渐带有越来越多附加的社会功能。我认为,户籍制度不能简简单单取消,而是应该逐渐剥离其身份识别功能。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而言,户籍制度更不应该与就业政策挂钩,而是要由市场规律自主调节。这样人才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加自由和公平地竞争,对经济的发展也更有利。 实习生 罗婷

(博讯 boxun.com)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