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六四观察:回應「悼念六四」討論:我是大學生,我支持建設民主中國

2016年06月02日 综合新闻 ⁄ 共 587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王海涛转自thestandnews

前言

繼五一聲明後,各大學生會對悼念六四的立場成為焦點。幾位學生會會長都表明不會出席維園晚會,主要因為不滿支聯會的愛國定位、認為維園晚會行禮如儀、以及「建設民主中國」的綱領與年輕人的本土身份認同不相容等等……這些(檯面上的)理由構成了他們的共同立場。對這個轉變,有學者選擇重塑悼念六四的意義,有人論述本土派的矛盾,亦有編委會的小風波引開了大家注意,使得學生的理由未得處理。

相關文章

有人會用簡單的二元框架來理解這次爭論(比如說世代之爭、傳統泛民對年輕一代),如果是分析現象我不反對;但用以支持各大院校,則我認為不好。因為這種做法往往令公共討論變得十分貧乏、人們將會漠視理由,遇到反駁時就退守框架。政治若停留在這個層面,我們將無法重視理據。

我也不希望人們常把「年輕人」的名義掛在嘴邊,因為年輕人很多元,至少我不想被代表,所以寫這篇回應,為自己相信的立場辯護。

第一部分:回應對「建設民主中國」的批評

有人批評「建設民主中國」與持有本土身份認同的年輕人不相容,這種批評通常基於以下理由:

1. 香港人沒有建設民主中國的義務!
2. 不是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
3. 中國有民主香港就倒楣了!(民主中國有害論)
4. 香港人尚且自顧不暇,如何支持中國民主?
5. 空喊口號

一、香港人沒有建設民主中國的義務!

這種批評不是針對綱領本身,而是看待綱領的方式。問題在沒有人會主張港人有義務建設民主中國。人們不滿的原由是因為他們將綱領看成規範所有香港人(無論你自不自願),因此有人提出這項綱領,就認為衝突了香港人的選擇自由,但沒有這回事。

另外,批評者往往忽略了本來就沒有政治抗爭是義務(包括本地的政治抗爭)。所以,持這一種批評往往都會反噬自己,因為沒有誰能夠證明自己的政治抗爭是所有香港人都要承擔。最後,要怎樣看待綱領,那的確是參與者的自由,我一直認為參與晚會的人,無論是人道主義抑或是大中華,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看待這項綱領的方式,不到主辦單位說了算,所以,我認為這種批評站不住腳。

二、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

孫曉嵐:「要摒棄『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想法,才能在討論前途問題時有更多選項、在香港民主進程所推進。而我是擔憂支持支聯會會將這種思維繼續深化,2047將香港送上絕路。」

孫回應的是一種支持「建設民主中國」常見的現實判斷。但我跟她的看法不同,一來我不認為支聯會有能力在晚會深化這種思維,繼而在2047將香港送上絕路。

這種批評誇大了晚會的影響力,如果晚會影響真的那麼深,香港不可能有本土派。

二來,我們很容易忽略兩點:第一、支持「建設民主中國」不一定接受這種政治判斷,它不是綱領的內涵。第二、支持這項綱領也不是要在「本地民主」和「中國民主」之間做優先抉擇,這是假兩難。當然,有人擔心綱領蘊涵具體的行動規範,令人無暇支持香港民主。

我不同意,因為個人要怎樣看待綱領,在接受這項綱領之後付出多少,是個人的選擇;而擔心香港人在支持中國民主上付出很多,我實在摸不著頭腦,香港人一直都被批評政治冷感,莫說大陸的民主,連香港的民主都不關心,怎可能有這種扣連?

老實說,我不介意有悼念者是出於好奇和趁熱鬧,因為我真心認為一個公民社會需要有低門檻的途徑。任何人都會經歷初心者的階段,有些人進步得快、有些人一輩子停留在那個階段,不能夠付出更多,但我們是不是要拒絕這些參與呢?我的答案是:否。

三、民主中國有害論

有人認為在中共統治之下,中國人自私性格已深入骨髓,即使中國有民主制度,多數中國人仍然會支持各種對港的「殖民」、「侵害」的政策,屆時形成多數人暴政。例如雙非孕婦、奶粉等問題會重臨。

我不接受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民主中國有害論」對民主的理解是狹隘的,民主化並不是說將一人一票制度套在大陸,也不是行簡單的多數決。民主制度是要有完善憲法保障、制度權衡,亦包括促使公民認識自身的權利和責任,並接受一些民主制度下的道德價值,保障既有文化、尊重少數。這種將「建設民主中國」理解為追求簡單的多數決、無完善制度權衡和憲法保障,不是我們的目標。

另外,這次爭拗多少看到追求「民主」的人到底持一種怎樣的理念,是不是有利自身才追求,當發現沒好處就棄之如敝屣;還是真的明白民主制度的道德基礎?我知道有些本土派持自利原則,但我不明白是否中國大陸維持獨裁,大家所擔憂的高鐵超支、普教中、新移民、梁振英就會不存在(又或者比現時更好)?還有一點很可悲的:以前很多人笑建制派對民主毫無認識,一人一票就以為「普及而平等」,但原來大家都好不了多少。

假設陳雲的說法成立,即中國民主化失敗(即不是民主中國),屆時人民以多欺少、要求開放中港邊界,按某些人的說法,就是大陸人全面入侵香港。然而,這會影響學生會的立場嗎?支持「建設民主中國」不是要「包生仔」,否則我們無法支持任何地方的民主(先問自己對外有多少認識,是否能預測未來局面)。

當然,我不是說現實問題不重要,事實上,香港要怎樣在大國博弈之下,一方面保存自身優勢,另一方面輸出法治和文化價值,這從來都是難題。同樣地,中國要走怎樣的民主化,怎樣走民主化,以及民主化後會導致怎樣的社會安排和國際定位,是更大的難題,我自問沒有一套完整的想法。但正如剛才所說,學生不是要做預言家,在這裡我們不是肯定一個失敗的局面,而是理念本身,我們只需要肯定一點:「民主制度是道德上值得追求的目標」,所以我們支持,對中國如是。

四、 「香港人尚且自顧不暇,如何支持中國民主?」與「空喊口號」一同回應。

這種說法訴諸現實上的限制,即是說民主中國不是港人妄加一腳可成事,既然如此,倒不如守住本土。

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支持「建設民主中國」一個最低門檻的意思,那就是支持「民主中國道德上值得追求的目標,並鼓勵人們追求。」其次,正如剛才所說:一個人要怎樣看待綱領,在接受綱領之後付出多少,這是他的個人選擇,沒有人規定要付出多少。此外「港人自顧不暇,倒不如先守住本土」只能夠說服政見相同的人,因為人們可以不同意背後的預設,並主張:

1. 無暇支持中國民主不是一個事實
2. 支持民主中國不會與民主香港有衝突
3. 守住本土也不是義務,但不支援明顯的困難有違人道,而且關懷中國不是道德上的惡
4. 具體的支援根本沒有分得那麼細,如果劃分哪種是本土,哪種不是?

有人會不滿意這回應,他們會說建設民主中國難於登天,無論你付出多少,都不可能成事。遇到這種批評,不妨反問自己會不會因為政治目標太難實現就放棄?事實上任何綱領都帶點理想主義,如果因為現實的限制而取消某些綱領(又或者放棄支持),香港的政治組織幾乎無一倖免,譬如說要:打倒資本主義、地產霸權、落實真普選、結束一黨專政;當然還有香港建國、全民制憲。我個人從來都不會用無法成事來取笑這些目標,因為任何大規模的社會變革,從來都是要花數十年,甚至不止的心力,以為一朝一夕,只不過是活在童話世界。

至此,有人會主張港人只是聲援,但否定支聯會投放資源去建設民主中國。這個批評頗奇怪的,因為那本來就是支聯會的綱領,他們對中國有特殊關懷有甚麼問題?我們不妨反問自己會否因為醫療不足,而去質疑「無國界醫生」不將港人醫生、不將這些資源用回本土?會不會去杯葛紅十字會,抑或批評樂施會將這麼珍貴的本土資源用在他國?我們都可以說:「香港人尚且自顧不暇,如何支持非洲的小朋友?」

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一個組織是考慮過後決定投放關懷在中國民主,而且這個目標是美德,我們就應該尊重。

第二部分、回應對「平反六四」的批評

「平反」一詞持續爭拗了好幾年,有些人不同意「平反六四」的綱領,是指它肯定了中共一黨專政獨裁政權之合法性及正統性,又或者,批評這綱領假設了國家是絕對正確的,它有道德權威判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網友曾經留言說過,從中共歷次在政治運動來看:「平反」是指將階級敵人的定性改正過來,讓他們得以昭雪。知名評論人鄭立亦曾反問道:

「既然受害者沒有犯罪,那為何要追求『平反』受害者?除非我們承認加害者(中共)有這樣的權力,我們為何要承認這樣的權力?」

基於以上理由,人們反對「平反」這個字眼。但我覺得人們往往混淆了:承認有沒有權力(power)是一個事實判斷,而不是道德肯定。如果要求中共改正對一個事件的「定性」,那就是假設了國家是絕對正確的、有道德權威。我不同意。因為要求「平反」最多只是承認政權在政治上擁有強制力量(power),譬如說中共有能力竄改歷史、修改教課書、將六四定性為「反革命暴亂」,並以整個權力機關對付它。就算現時在大陸,中共亦有能力將維權運動定性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而且是合法的),這些定性會通過中共的權力機關和媒體控制,影響人民對事件的理解。

以上都是純粹描述性質的(包括合法方面),它是指中共在政治上有強制力量的意思。就算我們不承認,亦不會改變中共有權力的事實,而承認他們有這個權力,也絕不等同說這些行為有任何「正當」可言,人們有時混淆了「權利」(right)這個概念,後者承認它才有道德上的肯定。

所以,要求政權改正對一個事件不公允的「定性」,不是指道德對錯(或道德價值)由政權所賦予,而是通過政權公開承認它的錯誤,還原事實的本面,這樣除了還逝者一個公道,還可以令民運人士免於禁足、恢復自由。再者,要求「平反六四」並不代表一定要由中共平反,可以中共倒台了,由另一個政團執政去平反。最後,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如果有人如此敏感的話,為甚麼不同政黨在中共統治下的香港去參選立法會、交稅、守法等等……我們又不會覺得肯定了「港共政權的合法性及正統性?」接受那些批評可能會面對很多不一致的立場,我不認為站得住腳。

第三部分:回應對支聯會的批評

1.  支聯會創會時以「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為定位
2.  支聯會多年來不敢公開支持西藏、新疆獨立
3. 支聯會侮辱丁子霖

一、支聯會創會時以「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為定位

有人批評支聯會帶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我未必反對這種描述。但我會說支聯會有特殊的歷史淵源,創會之時的確是以「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為定位,而「建設民主中國」亦是當年學生的遺志。不過,這些綱領必須堅持,因為一旦取消,那就等同於拋棄當年學生的遺志,改變了當初薪火相傳的內涵。

雖然不少大學生(包括我)都是不愛國的,但正如不應該否定對本土的情懷,我認為學生會亦不應該因為晚會帶有愛國情懷就否定,愛國不是一種道德上的惡,除非支聯會在晚會散播排他的極端民族主義,否則沒理由否定這種價值,以及任何自主選擇愛國的人。

另一方面,對愛國的質疑忽視了晚會是自願性質的,就算有這種渲染,它都不是一種強迫參與。在這裡,如果我們退守說學生會沒有這個參與的代表性,那我亦很懷疑:「否定建設民主中國」、「否定六四之於年輕一代的意義」、「批評支聯會散播國族主義」是不是真的有代表性?如何解釋八九後出生而參與晚會的年輕人愈來愈多,甚至比例超過上一代?

二、支聯會多年來不敢公開支持西藏、新疆獨立

有人說支聯會從來不敢公開支持藏獨,但我認為:支聯會承繼的是八九民運的精神、它的綱領是該組織的目標,沒有必要其他議題上持有一個具體的立場(例如是支持獨立)。但就算支聯會公開表明在西藏、新疆的取態,我們都知道仍會面對支不支持港獨、是不是否定本土意識等質疑。支聯會答得第一次,就不可能不答第二次,沒完沒了,我傾可以憑常識來判斷的立場(支持有自決的權利),就沒有必要回應。

也就是說,支聯會不可能否定人民的自決權(這是一項集體人權),但是支持人民擁有自決權並不是要支持獨立(因為獨立是一個具體取態,支不支持有很多考量因素)。自決的基本理念是擺脫外部的壓迫和干擾,讓人民可以自由決定其生活方式、政治地位、以及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在這個理念下至少有幾個選項:

1.要求某種程度上的自治
2.與原國家組建聯邦
3.從原國家獨立

在這裡,獨立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如果真的尊重人民的決定,應該說支持他們有自決的權利,而不是一早斷定某個具體立場,這樣反而不尊重自決。

其實,李卓人公開說過參與晚會不代表支持支聯會,希望大家區分這點,只是沒有人理他;副主席鄒幸彤亦說過:「國家界限並不重要,形容一個地方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廢話』,不同地方分分合合是歷史發展中常見。」這樣會否減輕支聯會的保守印象,待人們自行判斷。

三、支聯會侮辱丁子霖

有人批評支聯會對丁子霖的態度惡劣,徐漢光罵她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絕對是支聯會的過失,無可辯解。但因此杯葛維園的人可考慮以下幾點:1.支聯會曾再三向丁子霖道歉。2.這個過失是否嚴重到杯葛晚會? 3.我們應否視不參與晚會為一個「懲罰」支聯會的手段?4.如果你是因為徐漢光侮辱丁子霖而杯葛支聯會,我希望你在立場上能夠一致,一旦持這種標準,就要一致地對待所有不同單位的侮辱言論。

其實我無意為支聯會辯護,亦覺得他們為了重奪對「愛國」解釋而用作口號是極度愚蠢的決定,但愚蠢歸愚蠢,有些批評可以商榷,我不想立即退到:「沒有所謂,參不參與是個人自由。」否則就失去討論空間,以後大家只會直接接受批評。

四、補充一點:為何悼念要以儀式進行?

立場報導: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指,雖然他認為悼念沒問題,但11大專院校舉辦的論壇不會以悼念為焦點,他認為悼念是唯心,沒必要以儀式進行。

同學說悼念是「唯心」的意思可能是指:「悼念的道德價值在於內在,而不是展現的形式,所以一個人只要有心(心存敬意)就可以。」根據這一個理由,他們認為儀式是沒有必要的(相對於悼念的道德價值來說),這點我不反對。

但是,對於展現一個十萬人的集體意志,悼念儀式就顯得必要。因為要一個大型群體合力參與一套硬性的儀式本身就很困難,而最終完成指定的具體行為,這最能夠展現所有參與者強烈的共同意志、情感、目標和團結精神。忽略這點,就會看不到儀式之於一個大型活動的意義。其實所有典禮,例如:閱兵、就職宣誓、婚禮甚至是葬禮,它們的儀式都有這種意義。

我們有時會說,就好像婚姻,只要兩個人相愛,其實行不行婚禮都一樣。要是這樣,為甚麼仍會有人希望行婚姻?這是因為通過這些儀式,他們所下的不是一個平日可做的承諾,這些儀式展現他們的承諾是莊嚴的,並由此得到公開的祝福和尊重。

結語

最後,我想說文章可能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在完成初稿之後,亦因篇幅過長略去了很多枝節的回應。其實以上列點是可以進一步質疑的,但太深入會長篇大論,希望其中一點能回應到同學心中的疑惑。

最近人人都說年輕人的想法不同了,要聽他們的聲音,但真正能夠發聲的都是傳播最快的意見領袖。在下人微言輕,但不想被代表,希望以這篇文章為自己相信的立場辯護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