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主党中国农民悲苦观察:关于贫困山区文化对孩子性格影响的研究

2015年06月25日 综合新闻 ⁄ 共 415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郑秀梅转自第一文库网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对孩子实行基础的素质教育既是国家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但在同一片大地上,中国教育的偏向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就好比是天平的两端,而调控这只天平的砝码与指针严重偏向了城市一端。了解贫困山区文化,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性格进行研究调查将有助于贫困山区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贫困山区文化;农村教育;支教;性格
近年来对中国当前农村教育的研究确实不少,许多教育界一线的老师不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阐述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堪现况,同样也有不少教育家在社会上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把眼光投向中国贫困山区。本课题继承了前人的一些科研基础,并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比较贴近解决农村教育和山区孩子性格缺陷的具体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首先,中国农村的教育是中国教育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占有的分量不可低估,城市的教育给人的是华丽的色彩和丰硕的果实,但是,农村教育背后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动力确实是所有中国教育界人士所不可忽视的。那些孩子们的性格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性格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健康成长。每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的父母都希望他们能理解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那一个个山沟。
其次,贫困山区的文化对孩子们性格的影响已经到了不能不去关注的地步,在外界人士的眼中,山区孩子们身上就贴着这几个词:贫穷、落后、自卑、孤僻!是的,不少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身上确实伴随着这些名词的影子,而且大多在贫困山区生活的孩子自始至终就没抛弃过这些。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如果只用“文化”二字去概括这些因素,那么还有什么不能被称为文化。一点一点地去挖掘、去剖析,然后一点一点地去纠正、去改变。
再次,中国的贫困山区何其多,如此多的爱心人士在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后,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看到了并不代表做到了,所谓的精神支持不仅让在贫困山区为数不多默默耕耘的老师麻木,更让那些终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麻木。而我们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过客,一个暂时可以给他们温暖与快乐的过客。相信所有的爱心人士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同在一片蓝天下,给孩子们同样的阳光吧!
还有,对贫困山区文化对孩子性格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虽然不能确保改变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区域的教育现状,但是我们相信,这是有必要的。成功与希望的背后都是一排排坑洼不平的脚印。做好现在的一点点,就是在为以后的改变努力,让孩子们不再自卑、不再孤僻、不再落后、不再贫困,至少在精神上不再贫困。
最后,贫困山区是一个趋向永恒的代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都有它的缩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才士俊杰努力过,最好的结果都是暂时的美好。贫困山区的文化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彻底改变的,在贫困山区,有时候物质文化真的可以改变精神文化。贫困山区文化对孩子们性格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循环,他们是互相影响的,又在互相影响的前提下逐渐改变。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1.贫困山区孩子性格的普遍性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经过一些先行者的总结与我们的亲身经历,我们总结出贫困山区孩子性格的普遍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相对的内向。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内向并不是现行性格学上所定义的内向,他们的内向有哪些表现呢?面对陌生人,他们可以与你保持绝对的距离,无论你怎么努力,一旦孩子们从心底拒绝你,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无用的。然而,一旦孩子们接受了你,他们则会把你当作他们的亲人,而不是形式上的老师或者朋友。孩子们接受了你,也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向你展现他们活泼的一面,因为在贫困山区,他们没有活泼的源泉,另外,孩子们更喜欢用情感的一面与你进行外向型的对话,如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化处小学一年级学生李玲和二年级学生汪兰。
(2)变态的成熟。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孩子们身上往往体现出与之身份、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用这句话来形容他们的成熟似乎还不够,他们的成熟绝对会让我们这些见识了太多现实的城市学生震惊。另外,部分孩子们的成熟有走向极端的趋势,甚至走上了与正常学生格格不入的发展道路,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水口小学五年级学生胡克超和四年级学生陶苏。
(3)歪曲的价值观。这一点近年来在贫困山区孩子们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贫困山区孩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什么理解,然而他们在言行上体现出极其歪曲的价值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极度自尊感等这些本来不会在那些花季少年身上出现的东西已经逐现端倪,如水口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希惜和三年级学生陶文思。
另外贫困山区孩子还有不少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妒忌、攀比心强、自卑等。
2.性格缺陷具体分析
(1)性格内向从一定方面来说,这并不是缺陷,顶多算是不足。如果孩子们一直待在他们的祖辈世代生活的山沟里,这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好,然而一旦他们走出大山沟,性格内向则会直接制约他们以后的发展,确切说是贫困山区孩子们身上的那种相对内向。贫困山区孩子们性格的相对内向主要与两个环境有关。首先是复杂的家庭带给他们的环境,在贫困山区,孩子们基本没有接受什么新鲜事物,对于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更是知道得极少,每天陪伴他们的除了山还是山,不少贫困山区孩子连学校都上不起;其次是那些根本称不上学校的学校带给他们的环境,贫困山区学校物资奇缺,很多小学负债严重,一个生源不到一百个学生的小学可能负债数十万,学校的老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尽如人意,能够上学的孩子们在那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贫困山区孩子身上的那种变态的成熟主要与两种文化有关。一种是伴随着支教老师和外界资助者而来的外界文化,这种外界文化对那些相对活泼的孩子而言,是一种新奇的挑战,他们在这方面的接受能力远远超出学习上的接受能力;另一种文化则是与贫困山区逐渐融合的边缘文化,这种边缘文化介于贫困山区文化与外界文化之间,它与贫困山区贫瘠的边远文化融合后,造成了一种生不生、熟不熟的效果,孩子们却在不经意间就吸收了这种文化。如水口小学四年级学生陶苏,如果不是生在贫困山区,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城市学生,从她嘴里你可以听到“心碎”“拍拖”等词组,但有时她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睿智”又不得不让人佩服,仿佛一眼能看穿你心里的想法。五年级学生胡克超身上的成熟有时候让我们这些支教老师都难以置信,胡克超一般情况下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好学生,遵规守纪,但若遇到矛盾冲突等情况,他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和睿智让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   (1)留守儿童或抱养子女大量存在,家庭环境极差,对贫困山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坏的影响。
(2)环境闭塞、交通不便,与城市或一般城镇相比,形成相对文化边缘区。
(3)地区相关政府机构对地区教育重视度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极度缺乏,包括教学物资、教学设施和学校教师资源等,且教师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4)随着社会的进步,贫困山区边缘落后文化与相对城区中心文化交融冲击,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极坏的影响。
2.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孩子自身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要解决山区孩子的性格缺陷的问题,也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解决的,我们就通过自身的支教的经历提出以下方案:
(1)对整个山区的教师队伍进行重整和不断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即从小范围的培训开始,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根据每个学校的规模为每个山区的学校安排一个心理老师,其实人们都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有能力的人又都很少愿意到山区去工作,但其实可以通过两方面来改善这个问题:一是通过志愿者的短期或中期的支教、专家的短期帮扶,二是通过就地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来满足需要,通过在当地选拔,再通过专项培训以提高其个人专业素质。由于山区孩子们生活的特殊性,他们注定要面临很多自己的年龄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了避免造成他们性格上的问题,心理学老师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2)应该集合社会和国家的力量在山区小学里建立图书馆,图书馆并不要求规模多大,但是应该有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读,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实现这点,就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书,二是管理图书。其实看看我们每个人家中闲置的书就知道有很多资源未被利用起来,应该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即通过募集捐赠的方式将每个人闲置的书或是儿时看过的书集合起来。我相信这个数量是巨大的,同时在各个学校之间建立书籍的流通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另外,由于各个图书馆的规模肯定很有限,所以管理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只要加强对孩子们爱惜、按时归还图书的教育即可。
(3)在中国有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这就意味着有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国家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保障的保护和就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水平,减轻他们的压力,同时为农民工和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工懂得如何和孩子们沟通,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教育,让山区的孩子们能真正学会爱与被爱,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开心地成长。
(4)虽然我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慈善机构和志愿者,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山区儿童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而国家的福利和救助也是不到位的,所以应建立一个持续的、长久的救助方案,应让山区的教育具备造血功能,从自身的各个角度提高和改善。
除了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和对策,我们许多大学支教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大学支教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因为意志不坚定,或者抱着前往贫困山区体验生活的目的等,在支教过程中,他们也对贫困山区孩子带来了一些影响。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尚未做全面的调查,只是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了才略微提及。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支教岁月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完整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努力克服自身因素,为贫困山区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贫困山区孩子能从小在正确方式的引导下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心地希望同一个国度的先进科学教育理念能沐浴到同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孩子。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