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私营企业观察:把私营企业从体制性歧视中解放出来

2014年07月03日 综合新闻 ⁄ 共 113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自由亚洲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的评论不一定代表本台的观点) 检视最近北京的“两会”传达出的信息,除了官话套话之外,有些还是有点意味的。譬如,会议披露出一个事实,虽然“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然而,在这许多年中,民营经济居然一直并未获得真正的实质性的合法地位!在为中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喝彩的一篇会议报道中,作者不经意地指出,“伴随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民营企业将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云云。换句话说,中国的民营企业过去一直未曾得到过“国民待遇”,得到的是歧视性的“非国民待遇”。它们是后娘养的孩子,没人管。 对私营(民营)企业的歧视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 1)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备受歧视。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并且其总量也占有越来越高比例的民营经济,居然只从大陆的银行体系中贷到1%的款项,而大量贷款却去了日益亏损的国有企业,进了无底洞,大部分再也收不回来了。 2)很多行业,如银行、保险、传媒、电讯、军工......都是禁区,民营企业不得染指。 3)私营生产企业没有自营进出口商品的权利,全由政府和大型国营企业包办了对外贸易领域。 4)民营企业并不享有与国有企业同样的法律保障,也得不到经济担保,从而扼杀了民间创业的可能性空间和热情。 如此歧视,“非国民”(私营企业)怎能与“国民”(国有企业)相比?可以想象,这样一些无所不在的体制性歧视,束缚了多少有才干有创意敢冒险的私人企业家的手脚,把多少中国的福特、中国的比尔盖兹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这是对中国的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 这次“两会”上,有人提到了上述问题,据闻有关1)融资方面和3)进出口方面有可能获得某种改善,但是,有关行业禁区和争取与国营企业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经济担保,至今尚付阙如。如今,中国加入WTO 之后,连外国资本家都逐渐可能获得中国的“国民待遇”了,而中国企业家自己,反而没有中国的“国民待遇”,这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于是,平日“爱国”和民族主义口号叫得价天响的当局,突然陷入尴尬的境地。这种对本国同胞明目张胆的歧视,甚至在中共内部也遭到质疑,于是才有了在“两会”中把中国国民中的企业家“升格”为“国民待遇”的“特大喜讯”。即是说,中国的一部分国民,沾了一些(将获得“中国国民”待遇的)外国人的光,才得到中国国民的待遇。浩荡皇恩如此曲线优惠国民,显然又 破了一项世界纪录。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总数已达3000多万家,其中20多万家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依托,是安排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上述体制性的歧视能真正彻底解决,中国企业家将面临历史性的大飞跃。但中南海会放手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陈奎德)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