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私营企业观察:中国开放民营银行引起德国和欧洲各界的关注

2014年01月16日 综合新闻 ⁄ 共 9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杨锋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一月七号中国宣布一四年会有五家私人银行获得营业许可。这一消息引起欧洲媒体和金融界的关注和期待。

七十年代末期,中国为了拯救频临崩溃的经济,不得不重新引入私有经济。二零零一年,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又加入了以自由贸易、公平竞争,透明和非歧视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为此,三十年来使得中国经济大部分时间的成长速度在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跌落到最低的百分之七点六左右,这使得去年上台的以习近平、李克强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十一月举行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改革计划,宣称将开放金融市场,允许“中小型”民办银行进入市场。

上星期一,一月六号晚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将于一四年允许设立三到五家民营银行。新成立的银行必须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下进入试运营阶段。为此,这个消息立即受到德国媒体的广泛报道。究竟如何评价这一开放,以及它对于德国和欧洲金融界的意义,在德国法兰克福和中国上海两地兼职的瑞士的经济和金融问题专家豪斯特•吕希尔教授,公开回答了人们对此的问题。

吕希尔教授首先积极地评价了中国将开放五家民营银行的措施。但是究竟这一开放会产生多大的效应,他认为,最根本的基础是过去一直严克管制者信贷的中国最大几家国家银行能够对此有多少放松。而这一点是能否对于中小企业的所需投资和发展有所帮助的关键。

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个措施是因为需要刺激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政府来说经济增长虽然不能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十,但是也不能跌破百分之七,为此就必须要有一个结构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民营银行是否会有成效,则完全看他们是否能有更多的自由,尤其是存款借贷利率的自由。

对于这个措施对于外国银行的影响,吕希尔教授认为,反应是分裂的。一个看法是,可能机会更多地转向了民营银行。另外一个看法是,这也打开了外国银行投资中国的可能性。以前外国银行在中国银行的拥有的股份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九,而现在可能意味着以后会有所放松,外国金融机构可以有所增长,增加他们的影响。

吕希尔教授认为,虽然中国的经济机构变化很慢,而且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现在已经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据记者了解,对于中国的这个新动向,多家德国媒体报道了,和吕希尔教授的看法类似,欧盟金融事务专员巴尼尔表示,欧洲的金融机构已经做好了进一步在中国发展的准备。

以上是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导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