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民主党网络自由观察:年终特稿】2011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2013年02月06日 综合新闻 ⁄ 共 114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徐俐转自人民网 https://media.people.com.cn/GB/120837/16715660.html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2011年又有以下标志性的增长:

截至11月底,网民数量突破5亿,普及率达到37.7%。以此预计,在2015年之前达到45%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注1】

博客作为一项互联网新应用,仅两年多的时间,用户数量便一举突破3亿;

手机用户在2011年3月超过9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普及迅速,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突破3亿。

一、网络传播生态复杂

从网络传播的角度看,2011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了一个可以称为“互联网复杂生态”的阶段。各类社交网站将Web2.0的参与、互动、分享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将传播能量推进至极致,造就了网上信息信息源爆炸性的增长、信息传播渠道的空前多样、信息交换流动量的空前膨胀、信息传播形态的空前丰富、网民表达的更加活跃沟通更加频繁,以及网上网下活动结合更加紧密的状况。

互联网传播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大国,它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必然会在互联网上得到真实呈现,各种社会矛盾、争斗和冲突都必然会延伸到互联网上,各种政治力量、不同利益集团以及各个阶层都必然要在互联网上发声,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各路“水军”的加入,使得互联网舆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此,互联网传播生态的复杂性不仅是由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更是由复杂的现实社会带来的。

2011年,不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是极不平静的一年,大事件接踵而来。从国内看,不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实事件,不论是公共安全事件还是群体性事件,不论是机构事件还是名人事件,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呈现出中国独特的政治景观和社会景观。网络上基于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对立,在今年表现尤为突出。互扣某某“党”的帽子,进行“重口味”的谩骂,甚至进行人身威胁,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暴戾之气弥漫网上,反映了今天社会矛盾的加剧,反映了社会普遍的躁动不满的情绪。

从国际上看,围绕网络传播自由论与网络传播主权论的斗争在2011年也更趋激烈。2010年1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互联网自由》的演讲中明确表示,美国已经将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优先点。2011年2月15日,希拉里在华盛顿大学发表了有关互联网自由的第二次政策演讲。12月8日,希拉里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网络自由大会上再次就同一主题发表演讲。在这些演讲中,希拉里多次点名批评中国。12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举行“提倡全球网络自由”听证会,并推出“2011全球网络自由法案”,矛头直指中国。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中国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继人权、西藏、对台售武等问题之后,又一个斗争的焦点,网络上的攻防战也必然日趋激烈。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