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全委会美国委员会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洗脑观察---【教育感悟】 “升学率”是变相的教育腐败

2012年05月04日 综合新闻 ⁄ 共 471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星转自星空博客

 升学率,是社会家庭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被人们误认为反映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为了提高升学率,非考科目全让路;为了提高升学率,校长要靠上,教师要豁上,学生要拼上;提高升学率,就能出官位,出政绩,出名誉,出奖金,升学率可以一俊遮百丑。难道教育只剩下分数而教育价值在哪儿?难道孩子的健康、道德、人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快乐都可以忽略吗?不抓升学率,今天教育难道就不能生存了吗?作者认为,升学率实际就是变相的教育腐败。

   一、“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
升学率,一个说不清道不尽的话题。当升学率被异化成教育政绩,当师生被“唯分数论”推上高考战场,当教室贴上“抓高考抓出血来”的标语,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代老师们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传道也不是解惑,而是升学。换而言之,老师知识的榨干只求换来一张张有关升学率与优秀率的“红榜”。不少省市重点中学、示范性中学其金字招牌便是“升学率”,滚烫金字招牌的背后凝聚的是老师们“狠抓学生学习成绩”付出的“心血”。无休止的竞争换来的是学生无休止的反感与老师无休止的疲惫不堪。在“升学率”的背景下,各种行政命令开始走俏,老师们被各种“硬指标”、“强任务”左右着教学。“今年你们班必须平均分考多少”、“你们班必须有几个考上重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想得再怎么好,命令再怎么强硬,无奈主观是不能决定客观的,“美好”的主观行为只能让“园丁”们的精神压力倍增。在人们眼中老师的评判标准也发生改变,似乎只有学生成绩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学生成绩不好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灵魂的工程师”们没有了自我,他们打造的产品必须都是方方正正完全一致。这无疑又使他们陷入精神上的苦闷。面对精神的重压与精神的苦闷,我们的老师当何去何从?
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学校全方位面向受教育者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是必须履行的责任。片面追求升学率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埋没了人才,与国家的政策相悖,但为什么久医不愈呢?原因在于,其一、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人才系统工程,社会需求、家庭期望、培养目标本应该是一致的,但社会需要的是高学历、高学位,家庭、学生需要的是高分名校,各地政府办起了重点高中的形象学校,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定成败,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如火如荼,高中、大学招生谋取高分,将来谋取高薪的职业。其二、社会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总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这是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升学率上去了,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荣誉、奖励、参观、学习接踵而至,群众赞声一片,学校威名远扬;升学率若一不小心下降了,就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责难,学校及教师简直就成了罄竹难书的历史罪人。对教师而言,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其工作的唯一依据,是评优选模、晋级提干的关键所在。面对成绩至上分数第一的残酷现实,学校领导以升学率考评教师成绩,使有些教师顶风违纪,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为什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可想而知了。其三、.社会问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只看学历,不看能力,人才市场、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时,以文凭定“身价”,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就业时“低人一等”。而努力读书取得高分数是获得文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以学历论水平”的社会环境中,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历文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四、传统问题。家长为了子女的“长远利益”、“以后的幸福”,早已为孩子设计好了人生发展的宏伟蓝图,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要求学校双休日上课,为孩子报辅导班、高薪聘请家教“加负”,父母的精心安排和学校的严格管理,不容学生有丝毫的质疑与反抗。众多学生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被迫与素质教育分道扬镳,万般无奈地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搏杀,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实行“素质教育减负”是写在标语上的口号。
从上分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根源是人们(包括各级行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都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得好坏的标准。现在教育部门和其他行业一样,是和经济效益挂钩的,哪所学校的升学率越高,上级的奖励就愈多,这所学校的名誉就愈好。在一所学校里,哪些教师教的班升学率高或期末考试考得好,奖金就愈多,名誉也就最好,而一般教师都是不甘落后的,特别是在金钱和名誉面前。因而教师们都不甘示弱,于是便出现了音体美等所谓“豆芽课”改为正课的现象,搜集资料和试题强化训练的措施,为应付考试不顾知识的系统性而只关注考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高招“,超量布置作业以使学生熟能生巧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们负担加重了,一连串的不良后果也跟着产生了。尽管中央再三地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搞素质教育,可是教育的局面并没有真正改观,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喊了十几年了,教学改革在中国推行亦有了十余年。不可否认,它们的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各地中学“上线率”之争愈演愈烈、考试“分数状元”之争愈演愈烈。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而我们普遍的现实状况是,学校在批量生产着“考试机器”。这样,学生累,老师则更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全面发展学生,老师就得先全面发展。老师“全面发展”的前提至少是思维不能被压着,精神苦闷,相信这是注重“升学率”的教育模式所不能满足的。花朵的茁壮成长需要有优秀的“园丁”,优秀的园丁则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试问,重压之下的教育模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吗?
“升学率”无疑是应试教育的畸形产物。
二、“升学率”严重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事实上,学生朋友在学习中出现的厌学与叛逆现象,都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以“分”为特征的本质压力。应试教育让原本整体的教育四分五裂,教师要分工、内容要分层、文理要分科、理论与实践要分家,知识分散,难听难懂,想学学不到,导制学生讨厌学习;应试教育让求“分”为教学的核心,导制学生讨厌学习。众所周知,应试教学的教学核心就是求“分”。要求“分”就要应负考试,要考试才能求分。所以,应试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全都在围绕着“分”转。“分”!成了天上的“北头星”,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就成了天的群星,紧紧的围绕在它的身旁了。求“分”使学生讨厌老师,形成对老师、家长的叛逆。应试教学的本质压力求“分”,使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是教师、家长所逼的被动行为。教师、家长逼,学生就反。正像学生朋友自己所说:“没得办法呀!我们要叛逆!”叛逆由此产生。学生是被逼无奈。我们有的学生被逼得与父母断绝关系,有的拿刀杀老师。内容“分”层形成学生考试作弊失去诚信。学生的考试,是因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分层形成的。把知识分成众多层次,学校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教,学生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学。学生这一个层次学完,要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层次之间设了个门槛,个个学生都要去翻这个门槛。翻这个门槛儿的方式就是考试,就是划分分数线。学生考试过线了进入下一层次学习,过不了的进入社会。考上的是人才,考不上的是“蠢才”。为了过关,使得一些学生考试作弊失去诚信。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其一,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采取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方法,反复进行模拟强化,将追求高分升学作为唯一的目标,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背书、做作业,变成了识读“机器人”,有人戏称“注射式”教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体质下降、心理压抑、内心空虚、精神恍惚。有些学生在升降国旗或集会时昏晕,有些学生体力活动稍大就头痛呕吐,何谈技能、创新。其二,抹杀了学生个性发展,损害多数学生利益,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按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需要知识型大学生是整个青少年中的一少部分,从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不难看出,而大部分的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得不到培养,抹杀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试教育歧视多数、放弃多数、淘汰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呕心沥血、学业无成,进入社会无所作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和人格,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前途,这种歧视教育下惨遭淘汰的学生,内心的阴影长时间挥之不去,制约着其学习、工作及未来的生活,可谓害人匪浅啊!从近年学生的离家逃走和自杀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其三,重智轻德,素质低下。学校追求智育,德育教育淡漠,家长只重分数不看道德,使一些学生分数遥遥领先,道德品德每况日下,没有爱国情感,缺乏民族气节,只为自己前途奔波,毫无回报社会之心;没有起码的尊师敬长观念,教师无私奉献和他人的关心呵护被视为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缺乏同情心,对弱势群体毫无怜悯之心,对后进同学态度冷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见义勇为这种基本的传统美德几近消匿。若教育培养出来的英才,都是些道德沦丧的“冷血杀手”那就成了民族的悲哀了。其四,升学率成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荣升和奖励的台阶。有些领导不科学管理,为了自己的政绩,剥夺了受教育者一系列的应有权力:如体、音、美、研究等课程在不少学校形同虚设;选修课、校本科程可望而不可即;参加社会实践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一些做法已经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全与我们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如双休日、节假日所谓的“补课”、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等等,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时间、剥夺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剥夺了学生与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压、罚、挤、逼成了教师司空见惯的手段,使有些学生进学校精神备受压力,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学校为了提高考试升学率,竞相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到校,晚自习十点半放学。学生完不成作业,回到家里还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多数高中生要在十一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学生这样概括自己的学习时间:“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浸在题海之中,学习时间已经逼近或超过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极限;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重视不够,投资不足,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厌学情绪严重。高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80%左右。层层压力之下,许多学生的身体机能紊乱,体质虚弱,不少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疼,对书本有条件反射性厌烦,有些学生为此逃学或离家出走。由于学校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艺术审美、劳动技能等项教育内容几近空白,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不能充分建构起来。当学生走进大学或走向社会后,他们人文素养的欠缺和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的道德与心理问题便会显现出来,比如不善与人沟通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公德与公益意识不够、缺乏高尚的生活理想,等等。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障碍。
综上所述,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育被当作提高成绩的机器或工具,教育的基本目的被严重扭曲。这种教育已经造成了学生畸形发展的恶果。现在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给我留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